新时代需良好的网络心态
青春、孩子、工作、生命、美食……近日,复旦大学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复旦大学社会治理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中国网络社会心态报告(2018)》显示,纵观2013至2018年微博语境下的语义网演变,无论是刚刚度过中年危机的70后、珍惜感恩家庭的80后、还是用戏谑的方式解构压力的90后,其相关网络热词都与美好生活的看法相关,这显示出中国“中坚一代”更高的成熟度与更强的社会责任感。
网络热词是社会心态的延伸,有赖于现实环境的塑造。报告显示,六年前,70后的讨论较多涉及中年危机,80后关注与父辈、子代之间的关系,90后的讨论则呈现出初入职场的生活不易,尽管聚焦的议题不同,但三个群体面对压力时,都表现出一定的逃避情绪。而到了2018年,感恩、珍惜、反思、砥砺前行则成为三个群体的价值共识。网络社会心态转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本上看,这与六年来许多社会问题得到解决、社会矛盾不断化解的现实因素密不可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网络热词是网络心态的表征,离不开媒体的舆论引导。不同意见相互交织、不同力量相互博弈是互联网舆论场的常态,一方面,理性平和、真诚客观的意见表达有助于增进社会群体之间的理解,形成推动公共议题解决的舆论合力;另一方面,盲目与非理性的网络心态则有可能激化群体间本不显著的矛盾,造成社会思想、秩序的混乱。良性的舆论生态、健康的网络心态离不开主流媒体的引导。其实,积极的舆论引导从来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关键是主流媒体要运用网络社会偏爱的解释框架,对核心价值观进行生动具体的解疑释惑,在激浊扬清、去伪存真的过程中,凝聚社会共识。
互联网也具有“放大效应”,这既是机遇又潜藏风险。采取怎样的态度来面对丰富、多元的网络现实,是检验网民心态成熟与否的“试金石”。良好的网络心态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社会矛盾不断解决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积极引导的过程中一点点实现的。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互联网主力军的理性积极的网络心态日益形成,线上线下将凝聚最大的社会共识,共同构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同心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