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立体交通网络“通达全球” 助推外向型经济发展
一辆辆满载钢材的卡车在港区来回穿梭,这批来自华菱衡钢的钢管先从衡阳走铁路运至广铁集团长沙货运中心霞凝物流车间,再由汽车运至2公里外的新港码头,并在此出口海外,可为企业降低物流成本20%以上。
这是长沙新港2015年推出的水铁公联运模式。钢制品、粮食等货物如今都采用该模式在新港中转,再经湘江入长江黄金水道,由上海港出海,通达全球。
据湖南长沙新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唐忠良介绍,随着功能的逐步完善,新港将成为集进出口集装箱、大宗件杂货、滚装、散货装卸运输于一体的现代化港口。
既不靠海又不沿边,深处中国内陆腹地的中部省会城市长沙,近年一直在积极完善公、铁、水、空四大交通枢纽,不断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
不管是长沙的化工产品、布匹服饰等出口欧洲,还是欧亚国家的矿石、奶粉等运进来,均有中欧班列(长沙)提供的物流服务。作为湖南本地自主报关、货物直通国外的一条重要进出口通道,中欧班列(长沙)今年上半年发运班次194列,同比增长131%。
在湖南湘欧快线物流有限公司(中欧班列(长沙)运营公司)总经理夏朝辉看来,国际货运班列已成为越来越多高附加值产品出口首选,也是许多知名企业入驻长沙的重要考虑因素,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新契机。
作为高铁黄金枢纽城市,从2014年底京广、沪昆两条高铁动脉在长沙“十”字成型,到目前直达中国国内20余个省会城市(直辖市)和香港,长沙高铁网络日益发达。未来,长沙高铁网络还将由“十”字形发展为“米”字形。
以国际空港和航线形成的空中交通网也在逐步完善。截至目前,长沙黄花机场已开通国际客货运航线45条,国际通航城市达43个,旅客吞吐量常年位居中部第一。
长沙磁浮快线更是将高铁、机场两大枢纽串联起来。下了高铁,不用出站就能坐上磁浮快线直达机场。这种空铁联运一体化交通模式,让在长沙中转的旅客享受到零换乘的便捷。
随着交通网络编织得日渐密实,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往来让长沙声名远扬,其“国际朋友圈”也越来越大。据统计,长沙目前已与世界五大洲30个国家的50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或建立友好合作关系,长沙企业同“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开展了进出口贸易。
《长沙建设国家交通物流中心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计划到2020年,长沙将初步形成“聚中部、通全国、联全球”的国家交通物流中心。“借助立体交通网络,长沙形成了‘客便于行、货畅其流’的综合运输体系,使交通与物流融合发展。”长沙市交通运输局局长胡岳龙说。
官方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长沙市进出口总额831.4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7%,增幅居中部第一、中国省会城市第二。业内专家表示,便捷高效的立体交通,将助力长沙产业结构不断升级,进一步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